近期「太空油」成為熱話,令社會再次關注青年吸毒問題。香港青年協會「青年違法防治中心」推行的「Project RADAR III——隱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輔導計劃」,自2021年12月至今,分別為198名青年個案及124名家人提供輔導和抗毒支援,當中有個案吸毒超過10年才被社工發現,最嚴重個案更被法院判處20年監禁。
上述計劃獲禁毒基金贊助,為10至35歲的隱蔽吸毒、潛在或干犯毒品相關罪行青年及其家人提供介入輔導;同時為1,325名大專院校和高中學生,提供禁毒專題講座及禁毒大使培訓,並為309名家長和教師舉辦工作坊,提升他們對毒品的識別和處理能力。另外,上述計劃結合大數據分析社交媒體上的毒品現象,提供線上線下的外展服務,以及推行網上禁毒宣傳教育。
過去3年的198名個案中,最常吸食毒品依次為:大麻(50.5%)、可卡因(27.8%)和K仔(11.3%)。以下是接受「Project RADAR III」輔導的個案。
個案一:
22歲的阿希(化名)於15歲受朋友影響初嚐可卡因,其後結識童黨,吸毒成為他社交聚會的一部分。他輕視法律後果,導致吸食成癮,情緒亦變得不穩,甚至出現暴力行為。半年前因藏毒被捕,後經朋友介紹接受戒毒輔導,最終被判感化令18個月。在輔導過程中,阿希得到社工的支援和鼓勵,了解到自身優點和能力,也意識到吸毒危機。他開始重建正向生活,努力修補對家人、朋友和伴侶的關係,亦積極學習新知識,嘗試創業,決心遠離毒品。他希望其他仍有吸毒習慣的青少年能反思「吸毒是為了甚麼?」、「你玩毒品定毒品玩你?」,以及「真正朋友不會讓你折墮」。
個案二:
陳女士(化名)與兩名兒子相依為命,大兒子因販毒而被判超過15年監禁,小兒子亦因情緒困擾而在家隱蔽吸毒一年。她為此傷心難過並不斷自責。她對整個法庭審訊程序亦一無所知,孤獨無助,更產生明顯的抑鬱徵狀。社工為她提供情緒支援,同時安排中西醫治療,處理失眠及情緒問題,並陪同她探望還押兒子及家訪。透過輔導和參與家長正向小組,她逐步走出陰霾,支持大兒子改過自新,也協助小兒子重建正常生活。
青協「青年違法防治中心」督導主任梁兆騏表示,大麻和可卡因仍是青年最常吸食的毒品,然而,單計今年已有三成多(33.3%)跟進個案吸食新興毒品「太空油」,當中六成均為未成年人,情況相當嚴重。他亦指出,前線社工觀察到隱蔽吸毒個案存在許多誤解,例如誤以為毒品可以幫助處理情緒,相信自己可以有節制地吸食毒品。而個案難以被發現原因包括︰選擇隱蔽場所吸毒、得到朋輩協助隱瞞,以及個案沒有外顯的吸毒特徵,令其他專業人士未能及早發現等。
梁亦指出,毒販利用青年販毒的手法已不限於威迫利誘,更會利用他們的同理心,假借協助為名誤導他們參與販毒。毒販還會運用各種藉口及心理戰術誘使青年販毒,因此青年需要格外警惕。他建議社會建立更完善的支援網絡,共同為青年築起防線,加強青年對毒品危害及販毒嚴重法律後果的認識,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毒品問題。
為期3年的「Project RADAR III——隱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輔導計劃」,為10至35歲隱蔽吸毒、潛在或干犯毒品相關罪行的青年,以及其家人提供輔導。該計劃同時透過醫院、律師、紀律部隊、學校等跨專業合作,及早識別有需要的青年並提供轉介服務。此外,亦會透過法庭外展、高危場所外展等手法,接觸高危、隱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相關罪行青年,提供個案評估、認知行為治療、即時危機介入以及參與正向興趣活動,幫助他們重建生活。詳情可瀏覽網站ycpc.hkfyg.org.hk,或致電本中心的求助熱線81009669。
有關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
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透過轄下抗毒服務專隊、地區外展社會工作隊、深宵青年服務和青年支援服務,就邊緣及犯罪青少年經常面對的三大問題,包括「犯罪違規」、「性危機」及「吸毒」,提供預防教育、危機介入與評估,以及輔導治療;另外亦推動專業協作和研發倡導。「青法網」和「違法防治熱線8100 9669」,為公眾提供青少年犯罪違規的資訊和求助方法。青協於上環永利街亦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