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少年易陷入網上危機

青少年易陷入網上危機

早前有不法分子訛稱「婦科女醫生」,在「微信」及「WhatsApp」等手機交友程式,恐嚇或誘騙數名少女進行非法性交,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。有傳媒更認為,今次事件可能是香港歷來最嚴重的網上風化案。

現今網絡和智能手機的世界多姿多彩,但同時亦存在不少灰色地帶。青少年稍有不慎,便容易墮入陷阱,成為受害者,甚至犯事也懵然不知。青少年對網絡的危機意識不足,往往帶來嚴重後果。美國每40分鐘便有一宗與facebook有關的罪行發生。美國電腦保安公司Trend Micro曾表示,社交網站是充滿騙子的地方。

而香港警務處的數據顯示,2011年的網上罪案達2,206宗,對比2010年的1,643宗,大幅上升34%。雖然警方對涉及青少年的網絡罪案,暫未有公開清晰的分類準則,但我們估計,青少年的網上違規行為,或他們成為受害者的事件,日後將不斷增加。

根據香港青年協會「青年違法防治中心」社工的前線經驗,青少年涉及的網上罪行,主要為網上詐騙、盜竊、發布淫褻物品,以及因網上言論帶有嚴重攻擊成分而犯下誹謗罪等。他們大部分都是因一時貪玩,或是對法例的無知;即使有青年認識網上犯罪的法例,亦會抱著僥倖心態,認為網上犯罪容易隱藏,不易被人發現,甚或輕視網上犯罪的刑責。

智能手機的社交應用程式推陳出新,青少年使用不當,也有機會成為網上罪行的受害者。例如近期一個於香港及內地都十分流行的應用程式,用戶只要將手機搖一搖或一按掣,就可以尋找及結識身處在1,000米範圍內的陌生網友;吸引了一批喜歡新鮮事物的青年,嘗試以這種方法結識新朋友。但與此同時,亦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,以此工具來引誘網友見面,從而作出詐騙、性侵犯等行為。內地亦有類似的欺詐、搶劫、強姦等案件發生,特別以女性受害者為多,引起不少討論及迴響。

由此可見,青少年除了要認識和遵守相關法例外,亦要懂得自我保護。以下五項提示,均值得大家參考。包括︰

(1) 小心選擇網友,提防網友可能隱瞞真正身分;
(2) 避免隨意於網絡及手機交友應用程式公開個人資料;
(3) 避免將個人的性感相片(裸照更須切忌)上載到互聯網或社交網站;
(4) 應假設上載至互聯網及社交網站的任何資料,均會永久保存;
(5) 盡量避免手機開啟「被搜尋」的設定,以防止不良分子確定你所在位置而作出犯事行為。

社交網站已成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份。在擴大社交網絡,與人分享生活點滴的同時;當中不少危機,實在不容忽視。青少年必須學懂自我保護,合法和適當地運用這些應用程式。此外,有關的預防教育須持續推廣,及早教導青年人善用互聯網,並且提醒他們在虛擬世界中應有的行為與態度。我們亦須加強青少年認識網絡風險及法律後果,讓他們在一個安全環境下,運用日新月異的新科技。

香港青年協會「青年違法防治中心」督導主任陳文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