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最新一項調查結果顯示,在151名13至25歲曾從事違法或潛藏危機工作的受訪青少年中,他們表示參加是因為該些工作「容易搵錢」、「收入可觀」及「時間自由」【圖25a】;逾七成(70.2%)受訪者於15歲或以下,已首次從事違法及潛藏危機工作【圖4】。
調查顯示,逾六成(61%)受訪青少年曾考慮有被捕風險【圖23】;曾經因此而被捕的達四成以上(42%)【圖24】。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陳文浩提醒,部分青少年為求賺快錢及心存僥倖而忽略法律責任,有機會前途盡毀。
該項名為「青少年從事違法及潛藏危機工作調查」,於2014年8至11月期間,以自填問卷方式,了解青少年過去一年曾從事違法或潛藏危機工作的動機和狀況。受訪青少年均為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之服務對象。「違法工作」泛指有關工作性質已觸犯香港現行法例;而「潛藏危機工作」泛指有關工作性質或環境有機會觸犯現行香港法例,或對個人身心造成傷害。
調查發現,近半數受訪青少年(48%)於過去一年曾從事違法工作,四成半(45%)曾從事違法及潛藏危機工作,只從事潛藏危機工作則不足一成(7%)【圖9】。
在多項選擇中,受訪青少年最多從事「與三合會暴力相關」的違法工作(97人,70%),其次為「與毒品相關」(83人,60%),以及「販運水貨、販賣私煙或其他工作」(68人,49%)【圖12】。另一方面,受訪青少年最多從事「睇場」的潛藏危機工作(37人,47%),其次為「違規借貸」(26人,33%),以及「違規金融投資」(17人,22%)【圖10】。八成三受訪青少年報稱這些工作由三合會之朋友介紹【圖26a】。
另從前線青年工作者觀察所得,青少年由於守法意識較弱,往往未能抵受引誘而違法被捕,以下為一些個案例子。
個案一:
|
15歲青年於4年前在三合會朋友的引誘下,開始接觸運毒工作,短短數年間由運毒進而製毒。自覺這份工作帶來名譽、地位和金錢,及後更計劃退學,全職從事販毒工作,最終於一次販賣時被警方拘捕。 |
個案二: | 19歲青年於正規工作中,被同事用「收入可觀」和「風險低」作利誘,邀請青年行使虛假信用卡以賺取更多金錢,他因而接受。起初行使假卡時,他自感擔驚受怕,但每次的成功經驗,加上即時的金錢回報,卻令青年沉迷「假卡」工作,最終被警方拘捕。 |
個案三:
|
24歲青年自小成長於破碎家庭,欠缺道德教育。他13歲便跟隨三合會朋友從事各類違法及潛藏危機工作。雖然他曾因此坐牢,始終未能抽離違法工作的生活。直至他接受輔導後,開始思考「睇場」等違法工作的利弊,開始遠離犯罪生活。 |
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義務顧問黃顯舜律師解釋,青年從事「睇場」工作,或需處理娛樂場所內的人群衝突及利益糾紛,而場內經常出現毒品交易、賣淫服務、非法賭博,以及打鬥等事件,他們或被視為這些不法工作的「把關者」,可能被控主動參與或協助與教唆等罪名。而從事「違規借貸」及「違規金融投資」工作的青少年,如無充份了解其公司資金來源,銷售商品的實質內容,或只是負責聯繫客戶,而該公司及其商品存有法律問題時,他們也可能涉及種金、教唆、洗黑錢,協助經營及違反商品說明條例等罪名。
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陳文浩指出,大部分受訪者為低學歷及低技術的青少年,他們從事違法或潛藏危機工作,多與賺快錢及低估法律風險有關;反映他們有「鋌而走險」、「不勞而獲」及「心存僥倖」等心態。陳文浩建議應協助他們建立正確金錢觀及工作態度;他亦建議於在學階段引入有系統的青年就業體驗和生涯規劃活動,如工作體驗和試工計劃,並鼓勵更多商界參與和提供機會,幫助青年了解不同工作性質及環境,在升學就業上作出恰當規劃和選擇。
鑑於部分受訪青少年在學時期已接觸違法或潛藏危機工作,陳文浩建議於高小及初中階段舉辦各種互動形式的守法工作坊,加強青少年之守法意識和判斷力,盡早識別校內高危或已接觸三合會的學生,為他們提供適切的守法教育和輔導。
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推行的「E.Positive青少年守法輔導計劃」,提供「探索Explore」、「提升Enhancement」及「充權Empowerment」機會,透過不同活動及訓練,如「模擬法庭」、「認知重構小組」,及早辨識有違規行為的高危青年,協助他們抵禦群黨的次文化,提升對學校的歸屬感,減少參與校外違法組群的機會。青少年、家長、學校及機構可致電8100 9669查詢服務內容,亦可透過「青法網」ycpc.hkfyg.org.hk/youthlaw了解詳情。
「下載整個報告」 青少年從事違法及潛藏危機工作調查06012015.pdf